推薦資訊
干霧抑塵技術在無組織粉塵排放領域中的應用
4.1無組織排放的概念
無組織排放是指大氣污染物不經過排氣筒或者排放高度低于15m的地面污染源的無規則排放,通常包括面源、線源和點源等。如露天堆放的煤炭、粘土、石灰石、油漆件表面的散失物等,均屬面源的無組織排放;汽車在有散狀物料的道路上行駛時的卷帶揚塵污染物排放屬于線源污染;散狀物料在汽車裝料機械落差起塵量以及汽車卸料時的揚塵污染排放等屬于點狀無組織排放源。干霧抑塵技術針對這類污染物有很好的治理效果。
4.2傳統除塵技術在無組織粉塵排放領域中的應用缺陷
傳統的粉塵治理多采用布袋除塵、靜電除塵等干式除塵技術和水噴淋、洗滌塔等濕式除塵技術。這些傳統的除塵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反映出運行費用高、抑塵效果不佳等情況?,F分別以布袋除塵器和水噴淋為例簡述其在無組織粉塵排放領域中應用的缺陷。
(1)布袋除塵器
布袋除塵器主要是采用“負壓集塵”的方式對粉塵進行收集。而對于無組織排放的粉塵,這樣的負壓空間不容易實現。這是因為現場環境是相對敞開的,不能達到布袋除塵器所需的過濾風量,加之現場濃度不斷變化,直接影響到布袋除塵器的壓力。當壓力損失增大后,將會造成能量過大損耗,繼而降低除塵效率。另外,袋式除塵器占地面積大,布袋易磨損、結露,運行維護費用高,產生“二次污染”,特別是在北方冬季作業時,會大大損失廠房的熱量,因此無法正常使用。
(2)水噴淋
水噴淋除塵器是使含塵氣體與水密切接觸,利用水滴和顆粒的慣性碰撞及其它作用捕集顆?;蚴沽皆龃蟮难b置。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由于噴出的水滴粒徑過大而使粉塵繞過霧滴繼續飄散,未被 “捕集”。而且長期噴灑使得設備、管道腐蝕嚴重,污水、污泥等二次污染物堵塞坑道。如果設備安裝在室外,還必須考慮冬季設備結冰的問題。
因此,在選擇除塵設備時,應充分考慮它的經濟性、可靠性、實用性以及對粉塵的治理能力,綜合上述情況,微米級干霧抑塵裝置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4.3干霧抑塵技術在翻車機房的應用
翻車機系統作為無組織粉塵排放的重要場所之一,是產塵量最多的地方,實測數據顯示,粉塵濃度可高達800~3000mg/m3。其中粒徑小于10μm的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呼吸性粉塵占85%以上,且極易發生粉塵爆炸和粉塵吸入,嚴重威脅港口作業的安全和工人的身體健康。目前,我國各港口一般采用噴霧灑水進行除塵,但由于粉塵粒徑小,而噴出的水霧粒徑大,仍有大部分塵粒懸浮于空氣中,工人們的作業環境未得到明顯改善。再加上長期灑水導致翻車機房地坑內潮氣大,機械設備腐蝕嚴重、電氣設備故障頻繁。針對這一現象,現以某港務局翻車機系統粉塵治理為例,簡要說明干霧抑塵技術的應用。
翻車機室內1臺一翻翻車機,干霧抑塵系統的設計氣流量與水流量應滿足一套翻車機工作時的最大用水量與用氣量。根據情況作了如下設計:在料池四周側安裝16個SLB-8B噴霧箱噴霧器總成(每個SLB-8B噴霧箱噴霧器總成含有8個USL03型噴頭),其中翻車機前側安裝6個SLB-8B噴霧箱噴霧器、翻車機兩端各2個SLB-8B噴霧箱噴霧器,翻車機后側安裝6個SLB-8B噴霧箱噴霧器總成,噴霧箱噴霧器安裝高度、安裝角度均為可調,根據現場情況可調節噴霧箱噴霧器總成的噴霧方向,以便達到最好的抑塵效果。設計噴霧時間約為25s。
經某用戶監測分析報告顯示,改用微米級干霧抑塵技術后,監測到的TSP(總懸浮顆粒物)濃度的平均值為0.500mg/m3。而在原有水噴淋裝置下,TSP濃度平均值為3.5mg/m3。由此可見,粉塵濃度降低了原來的6/7,抑塵效果非常顯著。
以上“干霧抑塵技術在無組織粉塵排放領域中的應用”由普萊格編輯整理,轉載須注明來源“http://www.loveinshoes.com”